卢炳银红色家书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机关事务处 发布时间:2023-06-14 15:57
字号:

(一)作者简介:

卢炳银,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人,1930年8月参加革命,1932年4月参加红军,曾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战士、排长等职。他曾参加了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和红四方面军西征京汉线战役,后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牺牲。1957年被中共六安县委员会追认为烈士。这两封信和两个实寄封,均为全国一级文物,不但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也展现了70多年前这些红军战士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两封信,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写信背景和皖西赤色邮政等情况。

(二)家书一内容:卢炳银写给父亲的信

卢义章膝下:

兹有我去来参加红军一月多了,未有回家,不知父母大人身体康健否?哥哥身体强健,嫂子身体强健,父母大人不要担心挂念,哥嫂不要耽心挂念。现在我在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担任工作。那一次红四军东征收到空前伟大胜利。缴得敌长枪一万三千余支,机关枪三百余挺,迫击炮四十余门,手提盒子八百余架,山炮二门,无线电五架,又被我红四军在韩摆渡又打蒋飞机一架。是这一次在东征得到伟大胜利。革命一天天高涨,苏区一天天发展,苏区一天天巩固。红军扩大,请父母大人接信后,火速回信转为要。

此致

敬礼

卢炳银

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三)家书一解读:

这封信是卢炳银参加红军一个多月后于1932年5月28日寄出的。收信地址是“赤城县政府转六安四区十三乡二村交”,寄信单位是:“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封面盖有两枚双圈圆形邮戳:一枚是“赤城县第七区赤色邮政支局”,黑色;另一枚是“赤城县第一区赤色邮政支局”,红色。

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皖西苏区在南溪等地先后创办了多家赤色邮政局。现在皖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珍藏着红军战士卢炳银写给父亲卢义章的两封家信,信封上加盖了赤城县第一区、第七区邮政支局和赤城县、红安县赤色邮政局的4枚邮戳,红黑两色印迹仍然鲜艳夺目。其中一枚邮戳实际封曾送往北京,参加1985年10月举办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邮票展览”,引起了邮政和集邮界的关注。

红四军东征得到空前伟大胜利了,”是指1932年3月21日至5月8日历时48天的苏家埠大捷。苏家埠战役历时48天,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率领下,采取“围点打援”的战略战术,成功击退国民党的重兵“围剿”,取得红军史上的空前大捷。苏家埠战役是发生在皖西战场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是第三次反围剿期间的一次重大胜利,这封家书为苏家埠战役的巨大战果提供了直接佐证。

革命情绪一天天高涨,红军苏区一天天扩大,苏区政权一天天巩固,从家书中看出,他参加革命的信心是无比巨大的,他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他参加革命的态度是坚决的,即使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但他依然坚决地跟着红军走,继续坚持革命。他对父母是牵挂的,他对父母是孝顺的,从字里行间看出,他怀念父母之情溢于言表,但他深知,红军革命一天没有成功,他就不会有安稳的家庭,老百姓就不会有安稳的日子。他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的壮烈情怀是最值得尊敬的,彰显出一个普普通通的红军战士的铁骨柔情。

当时,正处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鼎盛时期,鄂豫皖三块苏区内部真正实现统一,军政事务要求信息传递迅速和有效,这两封现存的红军家信,说明当时苏维埃建设者十分重视苏区邮政建设,邮政制度已经非常完备和严密。邮政工作者在极为艰难的战争条件下,千方百计使鄂豫皖苏区红色邮路畅通无阻,红军战士卢炳银的家书才有可能从豫东南苏区投递到偏僻的皖西苏区的家中,而卢炳银父亲的回信也能到达转战不定的红军部队儿子的手中。卢炳银的红军家信,不仅是红军胜利的历史记录,而且也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赤色邮政建设史的见证。

(四)家书二内容:卢炳银写给父母的信

双亲大人膝下:

前因来信无别事,因父亲你写回信我,男收到了,你信上说到是谁清楚我们,都知道了。儿又问你家庭事实,现又不知道了。你二位大人身体康健否不知,男在前方身体强健,十分可好,请双亲大人不要耽心。再说胜利上,从东征的胜利,你父亲是晓得的,不必我说,现又到西征的胜利,说明以下,我红四方面军在潢川光山附近,消灭了张钫部队和鹄(郜)子举部队三个师,活捉一个师参谋长,一个副师长。缴获枪支五千枝,机关枪二十余架,迫击炮三十余门,手提冲锋机盒子一千多架。现又向京汉路我红十二师在铁路边上有一个鸡公山,被红十二师占领,活捉军人十二名,现又向武汉进逼,现我在红安县南下。

敬礼

卢炳银

一九三二年七月二日

(五)家书二解读:

这封信是1932年7月2日从湖北红安县境内寄出,封面加盖一枚黑色椭圆形“红安县赤色邮政局”。另一枚盖红色双圈圆形:“鄂豫皖苏维埃赤城邮政分局”。第二封信的收信地址是:“带转带交红安县七里坪转交新集市带交皖西北道区转交六安四区十三乡二村高岗寺”。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红四方面军驻在红安县七里坪,红安县赤色邮政就设在这里。新集市是鄂豫皖省府所在地。金家寨是皖西北道区所在地。六安四区机关驻南岳庙,十三乡现为徐集镇。这样可以清晰的看出这封信的传递路线是:红安县七里坪——新集市——赤城金家寨——六安南岳庙——徐集——高岗寺。

1932年6月下旬,潢光战役结束之前,敌人正紧锣密鼓地要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大规模“围剿”。由于张国焘等中央分局领导人对迫在眉睫的“围剿”仍然漫不经心,不了解给红军以必要的休整和准备乃是争取反“围剿”斗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拒绝了徐向前、陈昌浩关于休整待机、巩固根据地以对付“围剿”的正确建议,坚持要红军实施不停顿的进攻,并根据张国焘、沈泽民的意见决定南下夺取麻城,以实现其威逼武汉的计划。卢炳银给父亲的第二封信写于南下红安西部河口的途中。这封家书真实记录了潢光战役和红四方面军西征京汉线作战胜利情景。透过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句,我们也可以看到背后隐含的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的深刻政治原因,从而对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前的高层决策分歧及红军进军路线,有一个侧面的了解。

卢炳银的家乡是当时皖西北苏区的东部边缘地区。卢炳银知道军情紧迫,大战在即,要父亲火速回信。卢义章收到这封信后,虽然也急速回了信,但已不知道儿子是否收到,因为从此后他和儿子失去联系了。由于张国焘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从7月初开始就陷入被动的局面。卢炳银所在的部队和红四方面军主力一道在麻城、红安、七里坪、新集、河口等地,先后和敌人接连血战3个多月,虽然歼敌近万人,但难以粉碎敌人的重兵合击,红军伤亡惨重。方面军总部不得不于1932年10月15日率红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和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越过京汉路转战2000余里,翻过大巴山,建立了川陕新的苏区。

展读这两封珍贵的红军战士家书,字里行间展现了一个红军战士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理想和信念,凝聚着一个红军战士对父母、对红军、对广大劳动人民深厚的感情和为了人民事业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标签:
关联信息